為進一步推動法學院與法治實務部門協同育人機制走深走實,深化學生對法官等法律職業的“理解與體悟”,培養“德法兼修”高素質應用型法治人才,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十周、十一周,《法律職業技能訓練》課程教學團隊——雙師型教師姜磊、白木仁、邢開爾邀請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法院劉冠中法官、慧聰律師事務所王浩律師、北京市諾恒(呼和浩特)律師事務所黨浩文律師、北京市王玉梅律師事務所呼和浩特分所尚江濤和陳旺達(實習)律師、代理真實案件在校生代表王培臣等先后現場輔導學生模擬法庭學習。


王浩律師、黨浩文律師等法治實務工作者全程參與模擬法庭指導,他們結合自身實務經驗,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同學們從案情分析到庭審表現,展現了扎實的法律功底和積極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在證據組織和辯論技巧上,達到了初階法律實務工作者水平。”同時,他們針對學生在庭審禮儀、法律文書嚴謹性、爭議焦點總結、對方破綻發現等方面的不足給出了具體改進建議,并以“法律與事實結合”為主題展開延伸講解,幫助學生打通理論學習與實務應用的壁壘。

劉冠中法官擔任審判長融入學生模擬庭審中,“逐幀”指導學生模擬庭審,并就法官職業倫理、當事人禁止反言原則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進行了解讀。

教學團隊成員針對庭審舉證質證和辯論環節涉及的職業倫理問題,深入講解了誠實信用原則,指出了調解對彌合社會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意義,并就如何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進行了闡釋。
通過學生主導主動“事實分析、法律適用、文書制作”“模擬法庭訓練、演示”+教學團隊成員與法治實務工作者引導、指導的“參與式教與學”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實踐教學,使102名學生在“實戰”中錘煉法律職業技能、體悟法律職業倫理。模擬法庭籌備階段,學生團隊全程主導案情梳理,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反復研討爭議焦點,最終形成相應文書。庭審環節,學生圍繞爭議焦點,展開舉證質證、法庭辯論,邏輯清晰地呈現己方意見,體悟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訴訟中誠實信用等法律職業倫理。庭審結束后,案件深度研討延伸至課堂外,學生團隊成員根據各自角色,結合庭審情況重新梳理裁判邏輯,開展辯論。過程中,校內教師和校外導師僅進行方向性和程序性及知識點理解與適用的引導、指導,鼓勵學生自主發現案件和庭審中的問題、優化“攻防”策略、感受各角色的職業立場和職業道德,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性和主動性。